我不可能教机器人所有的具体知识,只要教抽象知识,就等于教了很多具体知识。
第一步教导抽象知识,第二步说清归属关系:用“属于”或“是”。
单句的抽象问答:
例如没有教过狼吃羊,但是教过动物吃肉,且教过狼属于动物。那么问狼吃什么,虽然无法回答羊,但是电脑把“狼吃什么”抽象成“动物吃什么”之后,就会回答肉。
双句的抽象问答:
例如教:人吃动物,所以动物怕人
再教:牛属于动物,羊属于动物,我属于人,他属于人
问:我吃牛,所以怎样
电脑把“我吃牛”抽象化为“人吃动物”(全抽象化)、“人吃牛”(主语抽象化)、“我吃动物”(宾语抽象化)
其中“人吃动物”这一条知识是教过的,所以就能回答
答:动物怕人
问:他吃羊,所以怎样
答:动物怕人

由抽象到具体的回答:
如果抽象的回答,有对应的具体的词,优先选择具体的词来回答。如果没有具体的词,则选择抽象回答。
例如教电脑:哺乳动物吃鱼
再教电脑:熊属于哺乳动物,鲤鱼属于鱼
问:熊吃什么
按照前面的抽象思维,会回答哺乳动物吃鱼,但是现在要具体回答,所以把抽象词鱼,转化为具体词鲤鱼
回答:熊吃鲤鱼。就是回答鲤鱼,而不是回答鱼。